热潮过后 Manus 宣布开放注册,用户每天可免费执行一项任务
5月12日晚,曾因注册码被爆炒至10万元、长期处于“一码难求”状态的AI Agent(AI智能体)平台Manus,终于宣布面向全球用户开放注册,引起广泛关注。
事实上,Manus刚问世时,一系列“平替”的应用就开始涌现,同时各大科技公司早已在AI Agent赛道上展开激烈布局。
最早布局AI Agent的是谷歌。在2024年5月的Google I/O大会上,谷歌宣布了Project Astra,这一项目不仅能够处理文本,还能理解和生成图像、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。此外,谷歌还发布了Vertex AI平台,通过提供完全托管的环境,极大地简化了AI Agent的开发过程。
半年后的11月,微软也开始发力AI Agent。在当时的Ignite大会上,微软宣布已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级AI Agent生态系统。企业用户可以通过Azure AI目录访问超过1,800个AI模型,用于支持各类AI Agent的部署和运行。微软的Copilot Studio平台目前已支持用户创建自主Agent,并正式进入预览阶段。
在国内,字节跳动的布局相对较早且全面。2024年9月至10月,字节跳动正式发布自研Agent开发框架,并推出首款Agent应用。2025年4月,旗下火山引擎推出豆包1.5・深度思考模型、文生图模型3.0等四大核心成果。2025年4月,字节跳动又推出了创新产品“扣子”(Cog),其核心功能“扣子空间”支持用户自定义Agent工作流,通过模块化组件实现个性化任务自动化。
阿里巴巴则将AI Agent布局重心交给阿里云和夸克等应用。2024年12月,阿里云智能集团重组,将通义实验室、夸克及钉钉AI团队整合为智能信息事业群,确立了“AI+场景”深度融合战略。2025年3月,夸克App(AI Pro版)上线,首创“智能体中枢”功能,集成AI对话引擎、深度搜索、自动化执行引擎、研究助手等,标志着夸克从“AI+搜索”工具向多模态Agent平台转型。
2025年3月11日,Manus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宣布达成战略合作,双方将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,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。
百度于2025年4月底上线AI Agent应用“心响App”,定位为“通用超级智能体”,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复杂任务的全流程托管。用户只需用一句话描述需求,心响App即可调用多领域智能体,将任务拆解为子步骤并自主调度资源,最终生成可直接使用的可视化结果,覆盖旅游规划、健康咨询、数据分析、创意创作等十大场景超200个任务类型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AI初创企业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末发布了一个开放协议——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,模型上下文协议),其通过标准化AI模型与外部系统的交互方式,极大地提升了AI Agent的执行能力和稳定性,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,促进了AI Agent生态系统的构建。目前,一些主流科技公司都已经支持MCP协议,为AI Agent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。
可以预见,AI Agent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未来应用的格局。传统的应用程序大多是基于固定的规则和流程,而AI Agent则具有自主学习和决策的能力,能够根据用户的输入和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其行为。这意味着AI Agent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,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。
同时,AI Agent还将重构人机协作模式,让AI真正成为人类的助手。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中,用户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和指令来完成任务,而AI Agent则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的方式,理解用户的意图并自动执行任务。此外,AI Agent还可以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无缝连接,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物联网应用。